本文内容:
新華社石家莊10月29日專電 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河北肅寧縣武垣城遺址發掘日前取得階段性成果,寬約70米、深約4米的古護城河重見天日,古城墻和護城河方位基本確定。武垣城遺址位於肅寧縣(Suning County)窩北鎮,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據史料記載,公元前350年燕國在此設武垣縣,漢代仍置武垣縣於此,西漢屬幽州,東漢屬冀州河間國。唐太宗貞觀二年(公元628年),武垣縣並入河間縣,此後逐漸廢棄。乾隆版《肅寧縣誌》記載,當時武垣城“去縣東南十余裏,舊址尚存,城內瓦礫遍地,時得有字磚皆為漢年號”。肅寧縣文保所所長梁紀想介紹說,武垣城遺址發掘屬於主動發掘,加上前期的調查、勘探,已歷時半年多。根據目前的發掘結果,武垣城分為內城和外城,呈正方形,城墻由夯土築成。外城四面城墻均長約1800米;內城位於外城中心地帶,四面城墻各長約500米。遺址暴露遺物豐富,文化層厚約5米。在內城東南存有鉤弋夫人廟遺址,為長方形土臺,南北長約50米,東西寬約35米,高約4米。令考古人員感到新奇的是,在外城城墻內側,繞城墻一周,有寬約35米的一條溝。溝內沒有發現作為“河道”的痕跡,初步推測當時城墻可能在短期內遭到破壞,這條溝為取土修葺時所留。梁紀想說,武垣城始建於戰國,興盛於兩漢,廢棄於隋唐,城內文物標本多為漢代,有跨越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,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。 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